首頁 > 科研動態
不規律的進餐時間,對心臟病會有哪些傷害呢
心臟是人最重要器官之一,屬于心血管系統以及循環系統的中樞。近年來,隨著生活條件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心臟健康遭受嚴重威脅。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750萬人死于心臟病,占到了全部死亡人數的30%。
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原因是相當復雜的,其心理因素對心臟病的產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是說長期的反復的消極情緒,在心臟病的發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的學者做過動物實驗,在白鼠腦中的情緒中樞部位埋入一個電極,刺激腦細胞就引起防御性反應,白鼠躲到角落里,縮成一團。這樣連續刺激3—4小時后,小鼠的機體就發生明顯的失調:血壓升高,心率、呼吸頻率改變。更有甚者,有的動物在類似的條件下,出現嚴重的心臟衰竭,或血管梗塞。
由此可見,緊張的情緒刺激如果由暫時的變為長期,就會使機體發生一系列變化,如心律不齊,以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盡管研究表明,從健康食物中攝取營養能夠有效阻止心臟病的發生,但是最近在美國心臟協會(AHA)2020虛擬會議上公布的一項研究提出,進食時間在維護心臟健康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副研究員Nour Makarem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觀察人們從工作日到周末用餐時間的變化發現,食物攝入量的日常規律性與包括腰圍、體脂、血壓和血糖在內的重要的心臟健康風險因素有關。
在去年同期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AHA)虛擬會議上,研究團隊已經提出,那些在晚上攝入更多熱量的女性往往面臨著更高的心臟病風險,容易遭遇高血壓、體重指數(BMI)超標以及更糟糕的長期血糖控制。在此基礎上,這項新研究進一步提出,不僅僅是進食的時機,日常飲食的規律性也是心臟病風險的重要因素。
從目前公布的信息來看,這項研究涉及AHA“珍愛女人心項目”(Go Red for Women)戰略重點研究網絡的116位不同種族和族裔的女性,她們的年齡在20歲至64歲之間。
在一周的時間里,這些參與者用電子食物日記記錄了飲食及飲食時間,并在一年后重復這一過程。研究人員著重了解了參與者一天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進食的時間、夜間禁食時長以及下午5點到8點期間所消耗的每日卡路里的百分比。
在飲食模式的日常變化方面,參與者下午5點后卡路里消耗量的差異每增加10%,收縮壓就會增加近3個百分點,舒張壓會增加超過兩個百分點,并且診斷糖尿病的重要血糖測量指標糖化血紅蛋白(HbA1c)也會發生顯著變化。
盡管這項在AHA 2020虛擬會議上發布的研究樣本量較小,并且僅限于女性,但是文中對于飲食時間的重要性的見解值得我們思索。有規律的飲食方式和睡眠方式對于健康而言至關重要。
心臟病是心臟疾病的總稱,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臨床實踐表明,手部按摩是防治心臟病有效的輔助方法。心臟病除常見的心悸、心前區疼痛等人們熟知的癥狀外,常常還有一些體表征兆。注意觀察這些先兆癥狀,就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中科啟帆醫學編譯是醫學領域高端科研服務平臺,專注于:SCI論文,修改/翻譯/潤色,SCI論文評估,投稿,科研服務,生物醫學研究,科研課題設計,開課報告等服務,協助廣大醫務工作者順利完成基礎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