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態
頂刊再起爭議!新冠那么久了,還不確定是飛沫傳播還是氣溶膠傳播
對于傳染病而言,探明其傳播途徑對于其控制和預防是至關重要的。自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以來,從最初專家們對于「飛沫傳播」、「密切接觸傳播」的假設,再到「氣溶膠傳播」的猜想。一年多來,一直未有定論。
更夸張的是,對于非傳染病、呼吸病等專業的小伙伴來說,竟然不知飛沫傳播和氣溶膠傳播的區別。只覺著,貌似都是通過空氣傳播,帶好口罩就好了唄~~
今年3月,世衛組織通過系統回顧研究,表示“無法得出關于空氣傳播的確切結論”。4月,《柳葉刀》發表評論文章,強調了有10項科學理由,支持新冠病毒的氣溶膠傳播。
飛沫和氣溶膠傳播的區別在哪里呢?飛沫通常指是大于100微米的液滴,100微米的飛沫會在2米內落地,這也是保持2米社交距離的意義。而小于100微米的液滴可以統稱為氣溶膠顆粒,可以在空氣中存在幾秒到幾小時。
最新《柳葉刀》評論文章中,牛津學者領銜、多個高校研究機構作者共同詳述了注意這些區別。
如果是呼吸道大顆粒飛沫(droplets)傳播,主要防控措施包括減少直接接觸、清潔物體表面、建立物理屏障、保持物理距離、在飛沫距離內使用口罩、注意呼吸道衛生等。且對于室內和室外環境,防護措施并無差異。
但如果是氣溶膠傳播,那么,感染者呼氣、說話、大喊、唱歌、打噴嚏或咳嗽而產生的氣溶膠,被另一個人吸入時就會導致傳染。減少病毒的氣溶膠傳播,相關措施包括通風、空氣過濾、減少室內擁擠和停留時間、在室內任何時候都需使用口罩、注意口罩質量,以及為醫護人員和一線工作者提供更高等級的防護。
可見,傳播途徑的不同,對于疫情的控制至關重要。
針對世衛組織的無法得出關于空氣傳播的確切結論”,《柳葉刀》評論文章指出,盡管呼吸道病毒的氣溶膠傳播通常很難直接證明,但現有大量證據指向這一點。
1. 超級傳播事件導致大量的新冠傳播。對此類事件的分析表明,不少傳播現象無法完全用飛沫傳播解釋。
2. 隔離酒店中已記錄到,相鄰房間、但未打過照面的人發生遠距離傳播。
3. 無癥狀或癥狀前傳播很可能占全球所有傳播的至少三分之一,而這些人群很少咳嗽或打噴嚏。
4. 新冠病毒在室內的傳播程度要高于室外,通過室內通風可以大大減少室內傳播。
5. 盡管采取了嚴格的防控措施,以及穿戴了可阻隔飛沫而非氣溶膠的個人防護設備,仍然有醫院內感染發生。
6. 空氣中已經檢測到可培養的新冠病毒。在實驗室實驗中,新冠病毒在空氣中可保持感染性長達3小時,半衰期為1.1小時。
7. 已在醫院的空氣過濾器和建筑風道中發現新冠病毒,這些位置只能通過氣溶膠到達。
8. 在研究中,受感染籠養動物與單獨籠養的未感染動物產生關聯,聯系之處在于風道。
9. 目前尚無研究提供強有力或一致的證據來駁斥新冠病毒氣溶膠傳播的假說。
10. 現有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他傳播方式是主要傳播途徑。
不知行業內專家怎么看,小櫻桃以為,盡管結論的得出需要科學地思辨,但新冠肺炎的氣溶膠傳播應該是十分肯定的了。對于目前高風險地區的印度、尼泊爾等地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按照氣溶膠傳播的防護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中科啟帆醫學編譯是醫學領域高端科研服務平臺,專注于:SCI論文,修改/翻譯/潤色,SCI論文評估,投稿,科研服務,生物醫學研究,科研課題設計,開課報告等服務,協助廣大醫務工作者順利完成基礎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