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態
梅毒病例回升,“新冠式”自行檢測能否逆轉局勢?
性傳播疾病病例上升,研究者希望因新冠疫情而獲普及的自行檢測能阻止這一趨勢。
全球性傳播疾病(STI)病例在一些國家有所上升,盡管新冠疫情期間生活許多方面受限,這一趨勢也未受阻止。今年4月,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報告稱,疫情第一年發生了133945例梅毒病例,自2016以來上升了52%(見“復蘇”)。
而且,疾控中心說這個數字可能還是低估了的,因為在疫情開始的時候衛生保健診所不得不減少現場服務,STI監控項目的不少資源人手也被挪作它用。這一情形引發了各方人士推動梅毒等STI的自行測試。
受COVID-19自行檢測普及的鼓舞,包括政策制定者和邊緣化群體在內的許多人對自行檢測已十分歡迎。1月,加利福尼亞州有一項法律生效,要求私人健康保險公司覆蓋自行檢測STI的費用。支持者說,自行檢測的好處是允許人們在家庭隱私環境中自行收集樣本,避免了可能與門診有關的各種羞恥,而且讓各種背景或收入階層的人都可以經常檢測。
然而,阿拉巴馬大學的婦科學家Shweta Patel提醒說,這樣的轉變也可能產生代價——可能重蹈COVID-19的某些覆轍。人們在自行測試中無法獲得當面測試會得到的咨詢建議,而公共衛生部門也可能失去寶貴的統計數據。用戶必須上報自己的結果,并必須自己追蹤接觸人員,告知他們可能需要做檢測,Patel說,而人們常常不這么做。
盡管如此,在新冠疫情中,自行檢測COVID-19還是派上了用場,Natalie Cramer說。她是全國州和地區AIDS管理者聯盟的項目執行副主任。她補充說,現在已經是時候對梅毒和HIV等STI采取類似方法了。“我認為新冠讓人們已經變得很能接受自行測試了,” Cramer說,“它既打開了相關人員的需求,也開啟了接受度 。”
剖析病原
大約五百年來,梅毒一直是最廣為認知(和畏懼)的性傳播疾病。這激勵了1910年開發出的首種藥物(被稱為“魔法子彈”的砷基化合物,砷凡納明),并由于30年后青霉素的問世,這種疾病已在很大程度被認為是可治愈的。在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情況下,疾病傳播可以被降至接近零。然而,如果不加以治療,它也可能致命,導致嚴重的神經系統問題,尤其是傳染發生在出生時或出生前的情況下。
這種疾病的罪魁禍首是開瓶器形狀的梅毒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墨爾本大學的微生物學家Deborah Williamson說,檢測這種疾病還算容易,她數十年來都在研究梅毒。在診所,衛生工作者通常會采一些血樣,運行分析,尋找抗體,這些抗體針對的是包括T. pallidum在內的細菌家族。如果分析結果為陽性,臨床醫生會對原始樣本進行進一步檢測以縮小范圍、做出診斷。
只有一小部分測試尋找的是細菌本身,要用拭子抹過開放性潰瘍或身體其他區域,要么在顯微鏡下尋找細菌,或者識別其DNA或蛋白質碎片。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一個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治療都需要醫師的處方,Patel說。
DIY測試
當新冠大流行發生時,全世界基于診所的檢測都受到了沖擊。例如,隨著2020年第二季度紐約市SARS-CoV-2感染率激增,STI檢測急速下降。診所限制了人員來訪,人們也不愿去可能會感染COVID-19的地方,因而拖延就醫。STI傳播開始上升。國家性病聯盟董事會的臨床和性健康主任Jennifer Mahn說,雖然難以避免,但這些變化“一時齊至,后果慘重”。
但大流行也催生了自行檢測的熱潮。政府開始推廣COVID-19自行檢測工具,為人們在旅行或社交前提供一種方法來檢查自己是否被感染。許多研究表明,經常自行檢測,即使用的是只有病毒載量高時才能測出感染的快速抗原測試,也有助于公共衛生響應[1,2]。此舉也讓醫生、研究人員和公眾對一般自行檢測工具的精確度和效用更放心了。
支持者希望,COVID-19自檢普及會推動STI自檢工具的使用和需求。研究表明它們確有可能受到歡迎。例如,首次發表于2021年4月的一項關于津巴布韋男同性戀者的研究[3]表明,受訪者熱切想要自行檢測梅毒。
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Pangaea Zimbabwe AIDS受托基金在哈拉雷的高級項目經理Definate Nhamo說,自行檢測工具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這些男性獲得檢測服務。“他們可以在二三十分鐘里得到結果,而且無需忍受某些衛生服務提供者的消極態度。”
測試準確度
2012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了第一個HIV自行檢測工具,它檢測的是唾液中針對HIV-1和HIV-2的抗體。用戶可以在幾分鐘里得到結果,無需將樣本寄往實驗室。這一檢測的普及程度不如最初的預期,而且售價高達40-50美元。但它激勵了對其他STI的類似舉措:在本世紀10年代,梅毒自檢套組開始面世了。
和診所測試一樣,梅毒的自行檢測也是在血樣里尋找包含梅毒螺旋體在內的一類細菌的針對性抗體。但它們只需要一滴血而不是一管血。它們的功能類似于血糖檢查和妊娠自測的混合體。
另一些自我管理的梅毒測試,要求研究者分別取口腔、肛門和生殖器的拭子,將樣本寄往臨床實驗室進行分析。這些檢測套組直接測試來自梅毒螺旋體的細菌蛋白,或細胞被梅毒感染期間分泌的物質。正確使用的話,有些測試的靈敏度(真實陽性率)和特異度(真實陰性率)堪比基于臨床的測試——高于98%。但這些需數日才能出結果,這就不太能用于每次性接觸之前了,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傳染病流行病學家唐衛明說。
檢測套組有一個缺點是通常比較貴,一般50美元起步,有些需要100美元——雖然其中某些能檢測多種STI。能幾分鐘提供結果的檢測套組還有一個缺陷:臨床試驗發現,在不同批次和用戶間存在差異。
自行檢測仍是難題
對梅毒自行檢測的推動也在創造公共衛生方面的挑戰,這和新冠疫情中的難題相呼應。Cramer說,無論是SARS-CoV-2的鼻咽拭子,還是梅毒的生殖器拭子,任何自行檢測的精確性都取決于用戶收集樣本的能力。也許一些人最擔心的是,和基于診所的檢測相比,自行檢測缺乏咨詢建議和接觸者追蹤,尤其是對于梅毒等性傳播疾病[4]。
Cramer說,雖然自行測試的結果不會自動上傳到公共健康數據庫,但這可能不會造成人們所預期的報告案例大幅下降。她見到的許多使用自行檢測工具的人本來也不會去診所,所以這批相關的數據不會出現凈損失。而且,人們還是需要去醫療系統進行治療,這是追蹤感染和接觸者的另一次機會。有些自行檢測項目會向結果呈陽性的人發送抗生素處方,無需他們前去正式門診。加利福尼亞州的Springboard HealthLab執行董事Jen Hecht說,總體上,對社會來說,有檢測比沒有好。
推動人們使用梅毒自行檢測的舉措,在新冠疫情期間有所加強。在美國,Hecht正在試驗一項計劃,向注冊者發送免費的STI檢測套組。重要的是,這個項目還提供電話咨詢,并將用戶與當地公共衛生部門聯系起來,以便后續跟進和接觸者追蹤。
“我們看到了相當多的陽性病例,這說明我們接觸到了真正需要此類服務的人群,”Hecht說,“我們希望能讓人們盡量容易地得到這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