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態
“胃痛”不一定都是胃病!今天聊聊胃痛背后的那些事兒
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胃痛,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胃本身的問題,有的是其他部位的疾病但是以胃疼的形式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胃本身問題導致的胃痛
痙攣: 吃了涼的、刺激性食物,引發胃腸痙攣。
炎癥: 不正確地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急性胃炎發作。
糜爛: 大量白酒直接損傷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爛。
萎縮: 胃黏膜萎縮,消化能力減弱,吃飯后容易出現胃痛。
潰瘍: 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傷,消化能力減弱,吃飯后容易出現胃痛。
癌變: 胃部腫瘤侵犯了神經。
其他內臟問題導致的“胃疼”
上述問題有可能引起胃疼,但人們對內臟疼痛不能準確定位,往往以“胃疼、肚子疼”來表述,另外有些胃疼的始作俑者并非是胃。
闌尾炎: 一半以上的闌尾炎患者發病早期都表現為“胃疼、肚子痛”,待發病幾小時后疼痛才慢慢集中在右下腹,醫學上稱為轉移性右下腹痛。
肝硬化: 以門脈高壓性胃病為代表,肝硬化后,食管、胃底及整個消化系統的靜脈回流入肝受阻變緩,表現為胃腸道淤血,繼而出現胃痛、食欲差等胃腸道不適的癥狀。
胰腺癌: 胰腺位于胃后方,深在腹部,周圍布滿神經叢、淋巴結,胰腺癌又特別容易侵犯神經,引起疼痛。胰腺癌之所以難以早期診斷,是因為它的早期表現和胃病很相似,臨床上胰腺癌在確診之前很多人自我感覺是胃痛。
膽囊結石、膽囊炎: 膽囊位于右上腹,與胃竇部相鄰,膽囊結石、膽囊炎發作常表現為上腹疼痛,患者診斷明確前常常以“胃痛”描述
腸痙攣: 內臟疼痛定位不準確,腸子占據整個腹腔,痙攣起來常常痛得讓人分不清究竟是胃痛還是腸絞痛。
心臟病: 冠心病導致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會產生劇烈疼痛,典型的疼痛位置在胸口,但疼痛范圍可從口腔到腹部,因此上至口腔、下至腹腔的疼痛都要警惕冠心病的可能。
動脈疾病: 主動脈從心臟發出,經胸腔至盆腔,如果發生撕裂或動脈瘤會引發劇烈疼痛。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往往一致,上腹部劇烈疼痛不能排除動脈撕裂、動脈瘤、動脈栓塞的可能。
此外,很多人在情緒焦慮或者精神壓力大時常伴有胃痛發作。精神壓力過大導致自主神經紊亂,進而導致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痛、胃口差,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
胃痛常見,卻沒那么簡單,如果遇上原因不明的胃痛、腹痛不要擅自做主,明智的選擇是及時就醫。
如何正確養胃?
1
規律飲食、均衡搭配
養胃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規律飲食,均衡搭配。
? 起床后:可喝一杯溫熱水,能利腸胃,助消化。
? 早餐:盡量選擇在2小時內吃完,不要晚于9:30,以免因和午餐距離時間太近,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食物,加重腸胃負擔。早餐內容要豐富均衡,最好要有谷薯類、肉蛋類、奶豆類和果蔬類食物。
? 午餐:可選擇在12:00-13:00之間,內容的搭配上一定要講究粗細搭配(小米、全麥、燕麥等),干稀搭配(湯),顏色搭配(多種顏色的食物)。
? 晚餐:最好選擇在睡覺前3個小時以上,吃太晚不僅會給腸胃帶來負擔,還會影響睡眠。晚餐不要吃太飽,8分飽就合適了。
在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嚼慢咽,切勿暴飲暴食。同時少吃高鹽加工食品,盡量戒煙戒酒。
2
胃腸不舒服的選擇少食多餐
有胃腸疾病的人盡量選擇少食多餐,在10:30和15:30這兩個時間段吃個加餐補充能量。
在食物內容上盡量注意:
? 如果腹脹的話,少吃豆類食品;
? 如果有反酸的話,少吃巧克力、咖啡、甜食,少喝濃茶;
? 平時消化功能不好的,應避免一次進食大量的肉類及堅硬難消化的食物,同時也應注意避免上面一條提到的飲食,少吃辛辣寒涼的食物,以免加重胃的負擔。
3
盡量選擇分餐制
分餐制可以有效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臨床認為,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乃至胃癌,都可能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如果不能采用分餐制,盡量選擇公筷公勺。
4
吃完不要立即躺下
吃完立即躺下,可能引起胃酸反流,甚至反流性食管炎。對于有餐后反酸、燒心的人,晚上睡覺可選擇15~20厘米高的枕頭睡覺,這樣有助于緩解癥狀。
5
平心靜養
胃病發生與發展,與人的情緒、心態密切相關。因此,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同時,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而殃及胃部健康。
文章來源于人衛健康、成都商報四川名醫,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異議,請及時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