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研動態
五道防線阻斷宮頸癌變
作為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引起,是唯一病因明確、可預防可篩查的腫瘤。目前,全球每年約有60萬宮頸癌新發病例,我國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新發病例超過11萬,約占世界新發病例總數的1/5,每年約5萬女性死于宮頸癌。盡管宮頸癌病因明確,通過主動篩查易早期發現,但由于宮頸癌前期病變和早期宮頸癌都沒有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可能會被大家忽視。對于那些未主動進行宮頸癌篩查的女性,等到出現反復接觸性出血等異常表現時,往往已不是早期,治療效果就大打折扣。
第一步:認識宮頸癌
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是宮頸癌發生的根本原因。HPV感染非常常見,大約8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被HPV感染,但多數為短期的一過性感染。絕大部分HPV感染逐漸會被身體的免疫系統清除,大約80%的HPV感染在2年內自動轉陰。只有少數持續感染者,才可能最終發展成宮頸癌。但多數發展比較緩慢,宮頸癌變的過程(如圖)一般需要10年左右,有較長的時間窗口能被主動篩查成功阻斷。
第二步:破除誤區
很多女性對“宮頸糜爛”比較敏感,因為“宮頸糜爛”曾一度被認為是種疾病狀態,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類型,但這已經過時。目前,醫學界已非常明確“宮頸糜爛”并不是真正的糜爛,科學地說應該是宮頸呈現糜爛樣外觀,且慢性宮頸炎等疾病也與宮頸癌變無直接關系。
子宮頸糜爛樣改變多數為生理性改變,醫學專業術語為“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或外移”。宮頸由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共同構成,柱狀上皮區域通常位于宮頸管內部,一旦其外移到宮頸口以外,宮頸就容易呈現出糜爛樣的變化。這多見于青春期、生育期婦女等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只是結構變異,通常無需專門治療。
不過,部分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外觀上也可呈現為糜爛樣改變。因此對于宮頸糜爛樣改變的女性來說,需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排除是否存在病變。
第三步:接種疫苗
臨床研究顯示,HPV與99%的宮頸癌都有關系,宮頸癌中約70%是與HPV16型和18型相關。在我國,約98%的宮頸癌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因此,作為宮頸癌的一級預防措施,接種HPV預防性疫苗可以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總有效率80%以上。
目前,針對不同型別的高危型HPV病毒,疫苗分為二價、四價、九價,可自行選擇接種,接種前一般無需檢測體內有無HPV感染。對于已治愈的由HPV感染引發的宮頸病變,再接種HPV疫苗還能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需要強調,目前的HPV疫苗不能完全覆蓋所有亞型的HPV。因此,即使已經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也需要定期進行規范的宮頸癌篩查,及時發現宮頸癌前病變,把癌癥扼殺在萌芽階段。
第四步:積極篩查
目前宮頸癌篩查方案有以下3種:
①宮頸脫落細胞學單獨篩查。此檢查每3年進行一次,技術上包括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應用的宮頸刮片,以及2000年后開始廣泛應用的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簡稱TCT)。TCT是篩查宮頸癌技術的重大進步,對宮頸病變細胞的檢出率達到80%以上,明顯好于檢出率只有50%左右的宮頸刮片。
②脫落細胞學與高危HPV檢測的聯合篩查。此篩查每5年進行一次,由于幾乎所有宮頸癌都與HPV有關,HPV陰性者患病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聯合篩查將宮頸病變的檢出率又提高到95%左右。
③HPV單獨篩查。此檢查應3~5年進行一次,如果HPV呈陽性,應再做細胞學檢查,作為進一步的分流判斷手段。此方案的病變檢出率與聯合篩查基本接近,但性價比更高,有取代聯合篩查的趨勢。建議各位女性朋友積極參與免費體檢篩查,如果超過3年未檢查,建議主動到醫院付費篩查。
第五步:及時治療
對于宮頸癌篩查結果有異常或臨床癥狀有懷疑者,應該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及陰道鏡指導下的宮頸活檢,以便明確是否存在宮頸病變甚至宮頸癌。
陰道鏡是一種婦科內窺鏡,是診斷外陰、陰道、宮頸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的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通過對宮頸等目標部位局部光學放大5~40倍,醫生可直接觀察這些部位的上皮形態,以發現與癌變有關的異常圖像表現;再結合醋酸白試驗和碘染色尋找最可疑部位,對其進行定位活檢,以進一步提高宮頸癌變的確診率。
需注意,即使宮頸活檢的病理結果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宮頸癌風險,因為多點活檢仍有可能漏診極少數隱蔽位置的病變。這種情況下,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做診斷性宮頸錐切進一步明確診斷。
目前,治療宮頸癌主要有手術、放療、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等手段,具體到個人要結合年齡、生育要求等進行個體化治療。不過,由于癌前病變的治療比宮頸癌簡單、創傷小、療效更理想,因此還是希望更多患者能在癌前病變階段,就通過主動篩查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阻斷其發展成真正的宮頸癌。
文章來源于生命時報,版權或知識產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選用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業用途;若有異議,請及時聯系刪除。